Next
天津广东会馆修缮工程
AATU中标 | 天津市第一机床总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2023-08-22
项目名称 | 第一机床总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项目地点 | 天津市
项目规模 | 规划总占地面积33.09公顷。总建筑面积51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约 370000平方米,地下约140000平方米)
设计单位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项目总负责人、主创建筑师 | 谌谦
设计部门 | 设计八院、诚榀工作室、保护规划所、文物保护所、建筑更新所、设计二院、设计四院、景观设计二所、景观设计三所、室内设计一所、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研究中心、智能化设计研发中心、能源利用设计研发中心、环境与新能源设计研究中心、工程咨询所等
/一座工厂、一段历史,昔日工业翘楚正式开启华丽转身
创立于1951年的天津市第一机床总厂是中国机床行业的“十八罗汉”之一,堪称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活化石”。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是2023年天津市城市更新领域的重点项目。团队集结了总院建筑、规划、景观、文保、城市更新、市政等全产业链、多领域的骨干,汇聚多专业技术优势。在总院领导带领下,项目团队不分昼夜、连续鏖战,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专业的技术水平,方案获得相关专家和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
本项目是天津市聚焦长远发展重点领域“十项行动”之“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的里程碑项目。厂区旧址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津塘路,地处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河东区金贸产业园,双重产业规划覆盖区域。设计研究面积约30公顷。厂区整体保存完好,也是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中唯三完整保留的老厂区。厂区空间格局完整,特色风貌突出,是天津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缩影和重要见证者。
区位图
通过更新改造,一方面在文脉传承角度打造原汁原味的工业遗产街区,最大化保护工业遗存,坚持文化保护和生态保护一体联动,打造历史文化复兴的老厂区更新样板工程;一方面在城市更新角度引入新动能,立足建设都市产业公园,汇聚创新人才,打造以智能科技、数字经济、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制造业立市焕新基地,在注入新建筑新产业的同时,新建住宅及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宜居都市生活区,从而延续城市工业历史文脉,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传承工业元素 植入当代功能 —— 建立价值评估体系
第一机床总厂发展历程
悠久的历史、完整的厂区、各具特色的建筑,需要设计团队极为谨慎地开展设计,确立价值。自2022年6月开始,总院充分发挥文保建筑修缮设计方面的优势,文保团队克服一系列难关,对天津市第一机床厂历史资源、建筑现状进行详细地调查研究,设计团队本着尊重历史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进行了百余次现场勘察与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综合既往研究与项目经验,结合天津工业遗存发展特征,遴选出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城市景观和综合利用四大指标19个子项,构建该项目的价值评估体系。
厂区现状鸟瞰图
厂区建筑风貌
基于遗产价值定性认识和遗产价值定量评价,团队对厂区百余栋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梳理与评分,确定需要重点保护和利用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护利用区和更新改造区,明确建筑保护利用类型。
建筑改造利用示意图
/产业焕新 永动社区 —— 基于产业和文化复兴的设计
天津作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数量庞大的工业遗产,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第一机床的更新如何异军突起,成为工业遗产类更新项目、尤其是重工业遗产类更新项目中的代表,是团队在项目伊始最为关注的问题。以往该类项目大多以房地产逻辑驱动的住宅和商业为主的更新方向,没有在天津制造业立市背景下以产业升级驱动的城市更新,在工业遗产方面,核心工艺建筑保留数量少,以街区为单位的原汁原味的遗产保留是空白。
目标愿景
设计基于对城市更新和文脉传承的基本思考,充分考虑城市更新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和工业遗存对文脉传承的重要作用,通过产业焕新,打造永动社区。
/“保留—整理—新生—永续”的街区活化路径
总体规划设计力求尊重厂区原有街巷尺度和建筑肌理,在此基础上丰富空间体验的趣味性和节奏感:通过对原有景观植物的保护和整合,将原来零散的空间转换为一个无界的街区公园;通过对厂区文化的挖掘,为特色空间和功能业态提供支持;通过各种绿建技术和智慧运营,实现零碳园区目标。
规划打造“一心四坊、公园街区”的整体结构,以金二车间改造而成的中央枢纽作为片区核心,规划“滨水创意街区、总部创研街区、门户创享街区、未来创智社区”四大混合街坊,各街坊由连续舒适的街道体系串联,共享开放的公共空间体系相互联动,最终形成一个舒适好逛、无界复合的公园体验街区。
总平面图
功能分区
滨水创意街区
滨水创意街区
规划二支路沿街效果图
金六车间人视效果图
总部产业街区夜景效果图
持续提供高水平设计咨询
讲好城市更新故事
助力工业遗址蝶变焕新
扎根天津
为天津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天大”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