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唯应方寸内 此地觅宽闲——国网天津电力双碳中心项目设计

建筑地点:

天津市

项目规模:

1.5万平方米

竣工时间:

-




国网天津电力双碳中心是天津意式风情区内最后一个完全新建的项目。这个规模仅为1.5万平米的“小”项目从方案设计起始到工程竣工投运历时十年,包括建筑、结构、岩土、给排水、暖通、电气、智能化、咨询、技经、幕墙、精装、景观、泛光、电力专项、新能源、人防等十几个专业精准而高效地协同合作,才使项目最终得以呈现。


电力双碳中心虽为新建项目,但因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整体性质上更偏向于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城市环境的修补。项目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博爱道与五经路交口,宗地面积仅为0.26万平米。这个地块位于意风区东南角(天津人通常称之为“金角”),在天津典型的气候条件下,属于朝向和布局较为有利的位置。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看,用地的东南角恰好与大沽桥(天津网红打卡点之一)下桥方向相对,站在桥上便有观察本项目的极佳角度。

用地周边道路随历史变迁因势而建,在地块周边呈锐角相交,局部用地的不规则增加了设计的难度。除此之外,由于用地周边为城市建设的成熟区,周边环境经多年积淀而形成,在满足保护规划、城市设计、消防安全等规范硬性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用地权属现状、工程落地实施等弹性因素,因此建筑布局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因此,项目的前期设计重点在于呼应城市规划层面的要求。设计团队对该区域总体保护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研究,通过方案的逐步比选,提出对项目用地更加合理的使用策略,并与城市管理部门达成了积极共识。在实施方案中,建筑主体靠地块北侧设置,五经路一侧裙房部分与北侧凯德酒店裙房顺线,并与其高度保持一致,改善了街道界面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在博爱道一侧,建筑尽量退让,除满足与周边建筑的日照间距外,也为建筑本身争取到了更多方整可用的空间,并为城市公共空间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充分考虑意风区整体风格以及用地所在的小街区范围内现有建筑风格后,建筑整体外观理性地选择了现代的手法,不做过度装饰。金属幕墙的选择和局部造型的处理是为了呼应与本项目一街之隔的业主总部,从形象上突出建筑的从属关系和整体性。建筑东南角考虑与大沽桥的视觉关系,增加街道界面,有意在造型上进行了圆角处理,使整体建筑外观更加温润,不张扬。


项目整合了包括电网建设指挥中心、电力备调中心、双碳运营中心、能源大数据中心、电力交易中心等十大功能。为最大程度满足使用功能的差异,设计团队各专业紧密配合,通过优化房间布局、结构体系、管线排布等方式尽可能提升室内使用环境。

项目业主作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央企,近年来始终把服务国家双碳目标落地作为企业责任和使命。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始终关注项目在绿色建筑、节能降碳、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尝试。对于这些要求,设计团队避免技术手段的堆砌,而是针对项目的运行特点和实际需求,采用量身定做的方式,选取贴合项目实际的技术措施。在以切实提高建筑运行效率,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为目的的指导性原则下,综合运用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蓄能等新型能源技术,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100%。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为更加系统地整合建筑各种运行信息,设计团队专门搭建了数字孪生管控平台,监测和集成各类管控信息的同时,提升了建筑智慧化运营的效率。项目竣工后,经过半年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楼宇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阶段的预设目标,成功取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营标识。


国网天津电力双碳中心项目是总院设计团队在城市更新、文化保护、绿色低碳、智能建造等多个层面进行的一次艰辛而积极的尝试。多团队的协同努力,体现了总院在现代综合性设计项目中的整合能力,长达十年的历程更见证了总院设计团队的坚守与付出。


作为国内首个政企合作的电力双碳中心,本项目的建成投运也被写入了天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了天津“双碳”服务的新篇章。

2024年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再次展现了国家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的决心。作为同样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设计机构,总院将通过更多项目的实践,为城市的发展、为双碳目标的达成贡献力量。